020-84132205

189 2885 6825

云游法国话留学 | 巴黎大区 1
来源: | 作者:eduyukia | 发布时间: 2022-09-22 | 3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建筑的“前世今生”

也许你还没有到访巴黎,但在你的内心肯定已经对巴黎有了一万种不同的描述,似乎在梦中早已见过它。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巴黎形象。对一个城市的体验是由文化期待所折射出来的。那么你对巴黎的期待又是怎样的呢?

这座城市分布着不同的历史建筑,她们有不同的建造背景,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功能用途,她们中的一些曾经饱受争议,另一些则经历翻修重建……但她们始终静静地伫立在城市中,随时光流逝,看着这个城市的变迁,又讲述着城市的故事。让我们在巴黎转一转,从建筑风格的角度去了解一下她们的前世今生!

图片来源:法国高等教育署



巴黎圣母院
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2019年,在巴黎圣母院庆祝过她的850年周岁之后,准备全面的翻修工程。当所有人都期盼着她会以一个更加完美的面貌呈现给世人时,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了她的屋顶,让人扼腕叹息……命运多舛的巴黎圣母院见证了八百多年历史,却始终屹立在西岱岛上。


图片来源:左图(圣母院正面):Pinterest;右上© Paris Tourist Office - Photographe : Daniel Thierry;右下(背面):French Moments Blog


古罗马时代,巴黎圣母院的原址伫立着一座小神庙。在路易七世统治下,12世纪的巴黎已成为繁华的大都市,到巴黎朝拜的基督教徒也越来越多,原来的小教堂已经不能满足信徒们的需求。于是1160年巴黎的主教莫里斯·德·叙利(Maurice de Sully)主张在巴黎为纪念圣母玛利亚建造一座宏伟的大教堂。这一计划立刻得到了教会、国王和民众的大力支持。于是,在1163年,巴黎圣母院动工建造,她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1239年,巴黎圣母院尚未竣工,国王路易九世给她带来了一件宝物:耶稣的荆棘冠(la couronne d’épines du Christ)。这件圣冠承载了16个世纪以来圣徒们的信仰,异常珍贵,幸而在大火中也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图片来源:左图:Diocèse de Nanterre;右图:christroidumonde - Centerblog


经过100多年的建造之后,巴黎圣母院终于在1272年完工。成为当时西方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法语中有短语“等候107年” («attendre 107 ans») ,表达的就是法国人民对巴黎圣母院竣工的热切盼望。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成了巴黎圣母院历史上最大的噩梦。革命期间法国国内陷入混乱,作为权力的象征,巴黎圣母院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大教堂内外的雕像和遗产被掠夺和毁坏,大教堂13世纪建造的尖顶也被拆除。

经历破坏且长久失修的巴黎圣母院被人们渐渐冷落。一直深爱着这座伟大建筑的维克多雨果决定将她写进自己的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年小说面世,爱丝梅拉达和卡西莫多曲折而忠贞的爱情故事让人们以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这座建筑,随后人们纷纷呼吁开启大教堂的翻修工程。

1845年,建筑师欧仁·维奥莱-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负责起教堂的全面整修。今日我们见到的巴黎圣母院,非常多的元素都是由他大胆诠释的,最有代表性的是尖塔、屋顶饰有动物像的檐槽喷口和怪兽像。


图片来源:左图:© Wikipedia, 右二图 : © Notre Dame de Paris


随着修复工程的推进,围绕守护着圣母院尖塔的12位门徒的雕像逐渐被修复。这时候,调皮的建筑师又大胆地放飞了一回自我:他出品的圣托马斯(Saint Thomas)是唯一一个回头的圣人像,仿佛代表着他审视着自己的成果。据说是以建筑师自己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而在修复十二门徒之前,他就为巴黎圣母院的屋顶建造了一个新的尖塔,这个尖塔的灵感来自奥尔良大教堂(Cathédrale d’Orléans)。并在塔尖安上了一只箭头公鸡,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风向标,据说它还装着圣德尼和圣女热纳维耶芙的圣骨!曾经,巴黎大主教Monseigneur Verdier还想以这个公鸡箭头作为宗教上的“避雷针”,用来专门保护虔诚的教徒。经过20年的工程,巴黎圣母院基本呈现出我们在这次火灾前看到的面貌。遗憾的是,在这次火灾中这个精致的尖塔在大火中轰然倒塌。但这只公鸡却奇迹般地被完整地找到了。


图片来源:LA VDN - La Voix du Nord


历经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希特勒1944年拆除计划,多次灾难、重建、修复。漫长的岁月赋予了她超越教堂本身的意义,作为巴黎象征的她似乎始终屹立不倒。火灾之后两年多终于在2021年秋季完成了对教堂的加固和保护工作,有关重建教堂尖塔和屋顶方面的工程将于2022年夏天启动。在各团队夜以继日地努力下,巴黎圣母院有望将在2024年重新开放!让我们一起期待非凡的重建计划将开启她的历史新篇章。


01

哥特式
Gothique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其外观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结构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先贤祠
Panthéon

位于第五区的先贤祠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早期典范,它的正面仿照的是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万神殿的带山花的柱形门廊,拱顶为布拉曼特风格,以来自于蒙托里奥圣彼得教堂的Tempietto圆顶为灵感。高高的穹顶,神庙般的柱廊让它在周围的环境中尤其显眼。


图片来源:vadmag.com


174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得了一场大病,他许愿如果痊愈,他将为巴黎的主人——圣女圣热纳维耶夫建造一座雄伟的教堂。建筑师雅克-日梅恩·索弗洛(Jacques-Germain Soufflot)雄心勃勃,想要建造出可以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伦敦圣保罗教堂媲美与竞争的伟大建筑。后因财政困难,索弗洛去世后才由其学生让-巴普蒂斯·朗德莱于1789年彻底完成。

教堂竣工又恰逢法国大革命开始。在1791年,经过国民制宪议会决定把教堂改为纪念法兰西民族伟人的圣殿。而后拿破仑决定将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伟人遗体安葬在先贤祠地下部分,地上的主殿则用来举办祭礼。


图片来源: https://fr.wikipedia.org/wiki/Panth%C3%A9on_(Paris)#/media/Fichier:Pantheon_wider_centered.jpg


法国革命家、政治外交家米拉波 (Comte de Mirabeau) 是第一位被安葬进先贤祠的伟人。随后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居里夫人、大仲马等众多伟人安静地相伴在这里。还有许多名人被安葬在这里,最近的一位则是法籍美裔歌手和舞蹈家约瑟芬·贝克(Joséphine Baker),她曾于二次大战期间声援法国反抗军,首位出生美国荣获法国军事荣誉英勇十字勋章的女性。于2021年11月安葬在先贤祠,这也是法国历史上首次有黑人女性享有这种身后殊荣。

除了这些名人,内部精美的壁画和长廊本身也非常值得一观,一定别忘了去先贤祠感受一下。我们都需要时不时的回头,审视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和太多匆忙间下过的结论。这样的反思我们不用「独自」进行,在面对逝者时,他们是最好的倾听者。


02

新古典主义
Néo-classicisme



由18世纪中叶的新古典主义运动而产生的一种建筑风格,作为对洛可可风格反构造装饰的反动。新古典主义因为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虽然还保留了古典主义时期对几何学比例、古典柱式的崇尚,但是更加强调建筑是功能的、真实的、自然的,反而反对古典主义的几何学的比例教条,并不盲目崇拜古希腊罗马建筑,而是将其作为创作的源泉。常用半圆形穹顶统帅整幢建筑物,成为中心。新古典主义建筑体型简洁、明确,内部也设计得简洁、明快,没有繁琐的装饰


巴黎市政厅
Hôtel de ville de Paris

巴黎市政厅位于巴黎4区心脏地带,始建于1357年。由意大利名建筑师包加多尔重新设计,1533年动工,其中因财政困难几度停建,1628年最后建成。


图片来源:https://fr.wikipedia.org/wiki/H%C3%B4tel_de_ville_de_Paris#/media/Fichier:Hotel_de_Ville_Paris_Wikimedia_Commons.jpg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期间被焚毁,1874-1882年重建。修复后的巴黎市政厅好似“旧瓶装新酒”,外形基本保持原来状态不变,而内部装饰则与时俱进地添入19世纪的艺术特征。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外观也是一定程度上受1357年“前辈”的影响。众多的楼台式结构及所带的平顶金字塔形屋顶,都是它别具一格的风貌,而大楼墙上也并不寂寞,136尊法国历代名人的雕像栩栩如生,虔诚地守候着这座凝聚着几许巴黎人精神与情怀的建筑物。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在近几个世纪的时代变迁中,巴黎市政厅都曾经是革命者们和反叛者们的聚集点。自艾蒂安马塞尔到投石党活动,自法国大革命到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还有1848年的法国二月革命,巴黎市政厅都是历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

法国第二帝国时期,巴黎市政厅,也成为了县政府的所在地,也举办了各种不同的节日庆典,例如接待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来法时的接待场所。如今,巴黎市政府也成为了官方举办各种庆典的场所,也是巴黎的政权中心,用来接待各市市长,并且巴黎市政厅也是现今欧洲最大的市政建设。

作为法国公务员办公的地方,但是画风却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你知道吗,巴黎市政厅的接待大厅竟然是凡尔赛宫镜廊的“复刻版”!


03

新文艺复兴风格
Néo-Renaissance



新文艺复兴建筑是为适应公共建筑多变的要求、从新古典主义建筑中化生而出,借助文艺复兴建筑进一步丰富建筑语言和设计手法。因为新古典主义建筑和新文艺复兴建筑遵循相同的设计理念,其界限并不明显,往往是在细节上有分别。

新文艺复兴风格的特点是其构成的丰富和精致,同时又运用过多的装饰。一座建筑即使它有一个简单或不规则的平面图,但根据其体积配有一个方形塔楼。屋顶为平顶,或有四坡顶塔楼,或截去顶部加以镂空瞭望台或屋顶围绕的露台,屋顶的边缘装有加冕的栏杆或带有支架或托饰的大檐口。通过以叠加方式的运用,使楼层间的分界在外立面就可以明显地看到。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装饰包括带有各种凸纹的石墙、饰有窗楣和壁柱的矩形或拱形开窗、窗户下的精致窗台和角链。


莎玛丽丹百货
La Samaritaine

7月周杰伦新歌发布,在百货店的玻璃屋顶下,在复古钢琴上弹奏起开篇乐章,穿越之旅正式开启。这座里沃利街的“新地标”保留了原来的装饰艺术风,孔雀浮雕、铁艺围栏加上通透的采光,让人不尽对这座建筑物充满了好奇。


图片来源:Sortir à Paris


莎玛丽丹百货La Samaritaine于 1870 年创立,毗邻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塞纳河,是巴黎的城市地标,前身是一家主要面向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小精品店。而这个名字则源于新桥附近的一个“莎玛丽丹”的浮雕。

生逢世纪之交,莎玛丽丹大厦采用了当时最时髦的新艺术风格1905年至1928年间,莎玛丽丹百货新增了两栋大楼。新增的大楼外框佐以青铜色木制品,并安装有阳台与檐篷,又增加了装饰艺术风格的元素。

2001年,LVMH集团开始收购莎玛丽丹百货公司股份。由于火灾隐患,整座大楼于2005年关闭。LVMH集团想要在修缮工作上大展拳脚。他们斥资7.5亿欧元进行了一项修复计划。历时16年,莎玛丽丹百货亦终于敲定于2021年6月23日开门纳客。在开业仪式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和LVMH集团的总裁共同为莎玛丽丹百货揭幕,宣布了它16年之后的“重生”。


图片来源:©LVMH


听说新版本颠覆性还挺大,在现有的新艺术和装饰艺术细节之上注入了未来主义的前卫气息!走进莎玛丽丹百货,最先注意到的一定是中庭的中央大楼梯,这座楼梯已经存在100多年。为了在不破坏它的情况下加固它,楼梯上一共装了16000片金叶子。阳光透过高高的玻璃穹顶洒进来,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内部的楼梯纵横交错,天花之下则是一幅长达115米场的金色孔雀壁画。建筑外部的窗饰和柱头还是保留着巴洛克风格。整座建筑既古典,又富有技术美感,能够一眼看出像是20世纪前后的建筑。除了购物之外,建筑本身也是一件反映时代的「作品」。


04

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u



崛起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跨度总共不过30年,但影响力深远。在绘画、建筑、家具、服装、平面、首饰设计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

新艺术运动崇尚展现自然元素,而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因此,凡是新艺术风格的图案,通通如花似叶地绽放着,盘绕着,富有动感和张力。新艺术运动里,将自然题材和钢结构组合在一起,是那时候的先锋建筑师喜欢的手法。比起文艺复兴的古典,新艺术运动的建筑更加轻盈;而比起现代主义的简洁,新艺术运动依然带有那个时代的信仰元素。这种如今看起来典雅复古的造型,在当时实属前卫先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巴黎歌剧院
Opéra de Paris

巴黎歌剧院也被称为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或加尼叶宫(Palais Garnier)。它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最耀眼的建筑,外观雄伟壮丽,内部布满令人惊叹的丰富细节。坐落在巴黎城中的心脏地带,从大门出去,直达皇宫(Palais Royal)和卢浮宫。


图片来源:https://vivreparis.fr/tous-a-lopera-les-sites-parisiens-ouvrent-leurs-portes-pendant-un-week-end/


建筑师加尼叶受到设计巴黎歌剧院的委任时,年仅35岁,在建筑界初出茅庐。设计和建造用时15年,1875年新剧院落成,美得无可争议,令世界上最挑剔的巴黎人齐声盛赞。加尼叶也因此一战封神。

当初,在加尼叶为拿破仑三世呈上设计稿时,他称之为属于拿破仑三世的风格。从专业角度,巴黎歌剧院被认为是折衷主义风格。歌剧院的正立面采用了六种石材,多种木材和贵金属,色彩恢弘如庙宇和殿堂。而在设计内部时,加尼叶充分考虑到观众的通行体验。不仅兼具交通的便利性、分区流通的实用性,也提供了最大程度的社交机会。


图片来源:左图来自网络;中图:©beggs右图:©Vadim Sherbakov


从宏伟的前门台阶,高大的中央大厅,穿梭进昏暗神秘的走廊... 每一步都沉浸在目不暇接的艺术品中:希腊诸神和天使仙女雕塑、古典壁画,烛光和金饰...它们在挑动着观众的胃口,当你不自觉停下观赏时,就会自动和环境组成了"他人"凝视的美丽画面。也许一段对话,一场邂逅即将就此开启...

进入剧场中,占主导地位的红色扑面而来。柔软的红色天鹅绒座椅可以映衬出女士们的好肤色。天花板中央悬挂着一盏6吨磅重的水晶灯。穹顶上的壁画由夏加尔(Marc Chagall)在1964年所绘, 这是整栋建筑最具有现代性的地方。


图片来源:左图:©thenestor;右图:©E._Bauer


在歌剧院的地下,确实存在一个迷宫般的“地下湖”,深达地下五层。普通的参观者根本无从得见。这片地下湖是和歌剧院同时建造的。施工时,建筑师加尼叶发现,这块塞纳河边的土地非常潮湿,这种土质肯定会影响建筑的稳固性。于是干脆造了一个带有排水道的小水库,因势利导,既抵消掉水渗透的压力稳固建筑,也能作为消防备用蓄水池。现在这片水池是巴黎消防员的训练场地,听说水质非常清澈,还游着锦鲤...

从美学角度来看,歌剧院的内外装饰充满戏剧性!它毫不掩饰自己喧嚣的存在,走进去,只觉得生活里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被放大了。这是由建筑煽起的强烈情绪。戏剧的幻影、建筑的幻影、生活的幻影于此交织在一起。巴黎歌剧院凝聚着无法言尽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当你去过世界各地更多的歌剧院后,会在那里发现太多巴黎歌剧院的影子。


05

折衷主义风格
Éclectisme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造型独特,富于装饰。我们一般认为巴黎歌剧院是“折衷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巴洛克建筑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圣心堂
Basilique du Sacré-Cœur

圣心大教堂是一座以罗马教堂为设计理念的天主教堂,供奉着耶稣的圣心,因此得名。圣心堂通体呈白色,坐落于蒙马特高地最高点,再加上有别于其他巴黎市内建筑的独特建筑设计风格,让它成为了巴黎著名的地标之一。


图片来源:©droits réservés


长久以来,蒙马特高地都被作为宗教场地。而圣心堂的建造与巴黎公社的激进活动有部分关联。

1875年建筑师保罗阿巴迪Paul Abadieshou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他并没有有按传统天主教堂的式样来建造,而是设计了一座罗马拜占庭式的大教堂,带有圆顶、尖顶和钟楼,来回应新巴洛克风格。他的独特设计受到了罗马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的启发,尤其是佩里格的圣弗朗大教堂、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大教堂和威尼斯的圣马克大教堂。

跟传统教堂东西走向不同,大殿采用了南北走向。选择这个原始轴线一方面是地形原因,高地在这个方向比较狭窄。另一方面是象征性的原因,就是将教堂面向巴黎市中心,对所有人开放。

圣心大教堂的建筑由四个圆顶组成,中间最高的圆顶高83米,并由廊柱环绕形成了一个天窗。教堂采用的不是传统的“巴黎石头”(米色的吕特提亚石灰岩),而是采用来自 Château-Landon 和 Souppes-sur-Loing 采石场的石灰华。这种具有极细颗粒的白色岩石,不仅坚硬,而且在雨水的冲刷下拥有自净功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圣心堂如果雪白晶莹的原因。

1914年教堂钟楼落成,钟楼中有一只全法国最大的钟。这只重19吨的大钟有一只重850公斤的钟锤,这口钟也被列为世界上最大的钟之一。敲响后全巴黎城都可以听到它那悠扬的钟声。


图片来源:Un Jour de Plus à Paris


教堂于1923年正式完工。整个圣心大教堂被认为是耶稣天主教的代表,也是法国人民的骄傲。可以从这句拉丁语中看到:“在最神圣的耶稣心里,你能感受到法国的热诚,感激和骄傲!”

登上圣心堂可以俯瞰到一个褪去了华装异彩,回归到温柔平静本色的巴黎。


06

罗马风-拜占庭式
Style Romano-byzantin



罗马-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是将拜占庭式建筑的元素与罗马式建筑的元素相结合。 它特别用于公共和宗教建筑,特别是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

罗马式建筑风格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以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

拜占庭式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圆形。它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同时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建筑的平面发展为十字型平面,即希腊十字式,从9世纪开始,希腊十字型平面的教堂成为拜占庭教堂最普遍的形制。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解决了方形平面上覆盖穹顶的承接过渡的问题。


蓬皮杜艺术中心
Centre Pompidou

当穿行于巴黎遍布新古典主义街巷里,突然目睹这座五颜六色,浑身“脚手架”一样的大型建筑时,大部分人会仍不住吐槽一句“真够乱的!”


图片来源:https://blog.artsper.com/fr/la-minute-arty/5-anecdotes-construction-du-centre-pompidou/


蓬皮杜中心诞生于70年代的蓬皮杜总统时期,1977年落成。那正是战后欧洲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现代艺术大行其道。大洋彼岸的纽约眼看要成为新兴的艺术之都,巴黎迫切地需要一座“掷地有声”的标志性建筑,来声明自己对现代艺术的接纳。

蓬皮杜中心作为拥有欧洲最大的现代艺术收藏的展览馆,在建筑上彻底放弃了传统建筑美学。它没有隐藏的结构,没有内柱和内墙,最大程度地释放空间。那些裸露在外部的五颜六色的管道用来区分不同的用途:蓝色为水管,绿色为空调管道,黄色是电线管道,红色则为人行电梯。这既是一种态度,也很实用,方便检修维护。外墙全是玻璃,整个建筑格外“赤裸裸”。


图片来源:https://blog.artsper.com/fr/la-minute-arty/5-anecdotes-construction-du-centre-pompidou/


如此张扬的建筑出自于当时初出茅庐的意大利设计师Renzo Piano和英国设计师Richard Rogers之手。落成后,被尊为高技派(High-tech)建筑的开山之作。从蓬皮杜中心就能看出这个派别对工业感"机械美"的推崇。


07

高技派
High-Tech



又称为“重技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械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械美学效果。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


埃菲尔铁塔
Tour Eiffel

刚从普法战争中走出阴影的法国,为了彰显国力,为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的筹备铆足了劲儿。那一年正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工业革命推动着工业科技高速发展,新鲜的发明层出不穷,一场成功的世博会就是国力强盛的标志。


图片来源:© instagram/toureiffelofficielle


1884年法国政府向社会征集“铁塔”概念的设计方案:研究在战神广场Champ-de-Mars建一个底座125平方米,高度300米铁塔的可能性。在征稿之初,这座注定要成为世博会亮点的铁塔建筑,被设定为“暂时的”、“好建的”“易拆的”以及“便宜的”...最终埃菲尔公司的设计赢得了青睐。

这个铁塔的初创版来自公司的两位工程师:Maurice Koechlin 和Émile Nouguier。作为结构工程师和金属结构专家,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 买下了两位设计师手中的专利,又增加更多细节和可行性,他大胆使用钢材和混凝土,为设计铁塔画了超过5000多张的设计图纸,至今仍被完好的保存在巴黎。


图片来源:左图:Nadar-DR摄影;右图:©Keystone-france/Gamma-Keystone/Getty Images


表面上一帆风顺,其实埃菲尔公司为了建造铁塔,不仅仅是专业上的投入,还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政府只能承担实际造价25%的费用,剩下的75%由埃菲尔公司自己承担。作为置换,埃菲尔公司可以拥有铁塔20年的独家经营权。这意味着,收回成本的唯一方式是卖门票,如果建成之后效果不好,或者大家不买账,就血本无归。

1887年1月26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始动工修建。铁塔建造之初就非常不受待见。这场19世纪末的铁塔大论战正是由当时的文艺界领军人物们挑头,加上报纸媒体煽风点火,最后引起了一片关于美学和安全性的讨论。一个由300个艺术家、作家、雕塑家等组成的抗议团队就火速签名了《反对修建巴黎铁塔》的抗议书,要求叫停工程, 简而言之就是嫌它丑。这其中包括法国作家莫泊桑、小仲马等。

建造铁塔的所有部件在巴黎郊区的Levallois-Perret工厂中锻制、切割,再运往工地进行拼接。这其中涉及巨大的“运算”工作量,在没有电脑,甚至没有计算器的时代。埃菲尔的团队堪称硬核,仔仔细细画完图纸后,在施工阶段居然没有一处有问题,每个钉子、每处衔接都算的准准的,完美符合甲方“速战速决”的需求。

18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主建筑修建完成。仅用了2年2个月零5天的时间,这座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在巴黎拔地而起!同年,埃菲尔铁塔成为了当年世博会最为经典的建筑。待到巴黎世界博览会正式开启之时,铁塔已经完全喧宾夺主,抢了所有风头。古斯塔夫·埃菲尔成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的嘉宾,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300米高空。


图片来源:左上:toureiffel.paris;右上:© SETE - Shun KAMBE; 左下:© SETE - Emeric Livinec ;右下: TripAdvisor


1909年,独家经营权的协议终止,铁塔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巴黎人为此争论不休,拖了5年却赶上了一战。没想到,铁塔的高度倒成了无线电报传输的一项资产,甚至在1914年的马恩斯战役中,塔上无线电报干扰器成功地干扰了德军的信息传输,帮助法国扭转战局。

屹立130多年,历经质疑到接受到成为不可或缺的标志,在巴黎无论走到哪里,抬头看一看,埃菲尔铁塔就像是一盏明灯。


08

现代建筑
Modern architecture



从宏观历史讲,埃菲尔铁塔反映了现代的新动向,但是我们一般很少将之归入现代主义风格。我们称它现代建筑,它与工业革命和钢铁工业的兴起密切相关。 铸铁和合金技术的改进,生产的机械化,使得获得越来越多的越来越长和耐用的金属梁成为可能。 渐渐地,金属开始取代框架和地板中的木材。

注:内容来源于法国高等教育署



 
  • 法国克莱蒙商学院
  • 法国SKEMA高等商学院
  • EDC巴黎商学院
  • ESSEC高等商学院
  • HEC巴黎高等商学院
  • 法国KEDGE商学院
  • 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
  • 里昂商学院
  • EDHEC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
  • 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
  • 里尔经济管理学院
  • 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
  • 图卢兹高等商学院
  • 雷恩商学院
  • ESSCA昂热高等商学院
  • 诺欧商学院
  • 诺曼底管理学院
  • 第戎高等商学院
  • 斯特拉斯堡商学院
  • 法国拉罗谢尔高等商学院